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懿德宮外觀  
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】註解

【本文】:仰啟讚(祝)

仰啟玄天大聖者,北方壬癸至靈神,金闕真尊應化身,無上將軍號真武,威容赫奕太陰君,列宿虛危分秀炁,雙睛掣電伏群魔,萬騎如雲威九地,紫袍金帶佩神鋒,蒼龜巨蛇捧聖足,六丁玉女左右隨,八殺將軍前後衛,消災降福不思議,歸命一心今奉禮。

【意】:敬仰陳述玄天上帝的淵源事蹟、威赫史蹟(祝):敬仰陳述玄天上帝終刼救苦大天尊,祂是北方非常威赫靈感的神尊,祂是無極天宮的聖真,因應需要轉化形體分身,祂是一位至高無上的大將軍,號稱真武大將軍,祂的容貌威嚴端莊,是一位事蹟顯赫的北極真武帝,在眾星宿裡北方七宿中的虛宿、危宿所炁發的靈秀之氣,祂的一雙眼睛就像閃電一樣,看的一清二楚,身手非常迅捷矯健,能夠制伏群魔,祂的部將兵馬很多,兵強馬壯,神勇無敵,威震三界,祂身穿紫色戎衣,紮金色的腰帶,佩帶鋒利的寶劍,深青色的烏龜及巨大的飛蛇簇擁著祂的雙腳,神將、仙女隨侍左右兩旁,八殺將軍在前後護衛,祂庇祐眾生,消除災厄、降予福份,有不可思議的威力,真武大帝神威顯赫,當今受到大家至誠的歸附與信奉尊敬。

 

註解:

※仰啟敬仰陳述。

※赫奕:光輝炫耀貌。

※太陰君:北極真武帝。

※列宿:眾星宿。特指二十八宿。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】註解

【經題】: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。

【意】:妙法蓮花經所以要稱為妙法。因為全經所說的教義是精深微妙的。本經所以稱為「妙法蓮華」是取「當體蓮華」與「譬如蓮華」兩種意義。「當體蓮華」是取義於蓮花之入汙泥而不染,所謂妙法原本清淨,不受污泥之染。如佛性在迷塵不能染,蓮花在泥濁不能侵,故名清淨妙華。

「譬如蓮華」是取義於花與果實同時俱有。大凡一種植物都是先開花後結果,蓮花則不同,他未開花之先就已有果實,以花果同時的蓮花而來譬如妙法的因果不二。(蓮花就是荷花)。經梵語叫「修多羅」正譯為契經,經為諸佛所說,旨在指示吾修行之「捷徑」本品謂之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」觀世音是人,普門品是法,普門兩字因菩薩現身,顯於十方,觀眾生之機而化度,廣說諸法,分身百類,不是專用一法一門,所以叫做普門。品者,義類同者聚在一起故名品也,意思是說品是彙集一類的文字在一起,本品是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示現之事,萃於一處,故名之。

 

【本文】:爾時無盡意菩薩,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,世尊:觀世音菩薩,以何因緣名觀世音

【意】:爾時(本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)爾時就是指佛祖在講完二十四品(妙音菩薩品)即將開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時候「無盡意菩薩」是本品問法的代表者,是東方不眴世界教主普賢如來道場,輔助普賢如來教化大眾的一位大菩薩,偏袒右肩,(出家比丘以袈裟覆蓋左肩,袒露右肩,表示承順師長,恭敬莊嚴的意思)。合掌向佛,將雙手合攏,面向佛祖,而作是言,無盡意菩薩表現請法應有禮節後,就開始提出問題,希望佛陀開示,觀世音菩薩究竟以什麼因緣,叫做觀世音呢?

 

【本文】:佛告無盡意菩薩,善男子,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受諸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,即時觀其音聲,皆得解脫。

【意】:佛祖回答無盡意菩薩:善男子(具有深厚善根的大丈夫叫做善男子)此是直指無盡意菩薩而言。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,如地獄道的眾生包括四生六道而言,受諸苦惱,心受憂惱、身受苦痛,故言苦惱,聞是觀世音菩薩,是說眾生聽聞到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「一心」念念觀世音菩薩絲毫不存雜念,即稱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要念念與菩薩心相應恆持不失,方得獲得清淨解脫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玄天上帝金科玉律真經】註解

玄天上帝金科玉律

【本文】:吾號治世福神,鎮北天大將軍,遊巡諸天諸地,掌握世界乾坤,扶助末劫大道,護佑國王大臣。

【意】:我(指玄天上帝恩師)受封聖號〝治世福神〞,鎮守在北天為大將軍,隨時遊察巡視所有天地,掌握世界乾坤(乾坤:指天地、陰陽、男女、夫婦、日月等),扶助末劫時期大道,保護庇祐國王大臣

【本文】:不忍五濁惡世,眾生受若遭辛,旱澇饑饉疾疫,水火劫盜刀兵,天下江南江北,朝病暮死七分。

※五濁惡世: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淨的煩惱世界。

(1)命濁:眾生多做惡業致壽命極短。

(2)煩惱濁:眾生充滿貪、嗔、痴的煩惱。

(3)刼濁:世代危厄、飢餓、疾病、戰爭不止。

(4)眾生濁:眾生缺乏善根、不信因果、不持戒律。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16 Mon 2015 22:05
  • 孝經

【孝經】註解

孟子:離婁篇

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

1:阿意曲從,陷親不義。

【意】:一味順從,見父母有錯而不勸說,使他們陷於不義之中

2:家窮親老,不為祿仕。

【意】:家境貧窮,父母年老,自己確不去當官吃俸祿(就業賺錢)來供養父母

3:不娶無子,絕先祖祀。

【意】:不娶妻生子,斷絕後代

 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中庸】註解

子程子曰:『不偏之謂中,不易之謂庸』。

子程子曰:上面字子是朱熹夫子,因為這本中庸是朱熹夫子把它編入四書,以前我們大學、中庸、論語、孟子四本書都是獨立的,到了朱熹夫子以後他說我們中國儒家有五個聖人,就是「至聖」孔子、「宗聖」曾子、「述聖」子思、「亞聖」孟子、這四個聖人他們有著四本的書,唯獨顏回就是復聖他沒有著書,所以當時朱熹夫子才將孔子的言論,這個論語以及宗聖曾子所說的這個大學,以及子思所說的這個中庸以及孟子所說的這個孟子,這四本書把它合一才叫做四書,所以這個四書到宋朝最為盛大,儒家的學者很多,這個程子是比朱熹夫子還早,程子真正對儒家很了解。朱熹夫子引程子所說的話叫子程子曰,他說不偏左、不偏右這個叫做中,至理永久不會改變這個叫做庸

呂純陽祖師:先天大道不偏不著(固執),三車(上乘、中乘、下乘法)並行,若云己是、人非(我的道理是對的,別人是錯誤的)則偏而不中,又者著相著空,亦偏而不中矣,故中者純任自然,無為之法也。先天之至理雖經萬年永久不改不變,若有所改變則非先天至理,如道德經、六祖壇經、易經、金剛經等皆不易之道,中庸亦如是,故庸者常住之道也。

儒門五門:至聖是孔子:公元前551~479,享年73歲。復聖是顏回:公元前513~482,享年32歲。宗聖是曾子:公元前505~?,享年不詳。述聖是子思:公元前492~431,享年62歲。亞聖是孟子:公元前372~289,享年84歲。

易經五祖:1.伏羲2.黃帝3.文王4.周公5.孔子。

現在就分段解釋,這解釋是李道長問他的師父呂純陽祖師。我們台灣修道最有權威的人,現在就屬李道長,他可修道出陽神,眼睛一閉就跑到無極天見呂純陽祖師,這是我們的目標。為什麼他有這種程度呢?他五十幾年來說道、談道都不讓師兄弟佈施ㄧ毛錢,他說:我兒子會賺錢,不用他人佈施,如果讓你們佈施,我會生貪念,所以才能得到真傳,他是談道不談錢。

 

第一章

【本文】:天命之謂性: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十八章

【本文】::子曰:「無憂者,其惟文王乎!以王季為父,以武王為子;父作之,子述之。(此章是說武王的家族)

【意】:*孔子說:若是無憂愁、無煩惱的人,只有文王一個人,因為文王有個父親叫做王季,有一個武王做他的兒子,他父親王季可以說振作而起,算是一個聖人,來創造周朝的大基業在先,又有一個兒子武王亦是聖人,又繼承來完成王道在後,文王為姬昌是做西伯侯,他父親叫王季,名字叫季歷,兒子武王叫做發。

【本文】:武王纘大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緒,壹戎衣而有天下,身不失天下之顯名,尊為天子,富有四海之內,宗廟饗之,子孫保之。

【意】:武王來繼承(纘)著他曾祖父大王,他祖父王季,他父親父王的基業,一穿上軍服就得到這個天下,因為武王伐紂,天下八百諸侯,可以說都是擁護武王為首領,他不辭天下的名聲尊貴做到天子,富有四海之內的財產,死後又受到宗廟的祭拜,子子孫孫永遠保守留存著這個祭典。

【本文】:武王末受命,周公成文武之德。

【意】:武王到了老了才登基做皇帝,他做皇帝的時候已經很老了,周公是武王的弟弟,周公才成全了文王、武王的德行。(武王壽命九十三,在位十九年)。

【本文】:追王大王、王季、文王,上祀先公,以天子之

禮。

【意】:他說到周公輔成王之後,他就來追封他的曾祖父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】註解

【經題】: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。

【意】:般若:梵語也,東土(中國)譯為智慧,且智慧者正知正解審察(分別是非)之意也(智慧是要能分辨是非,有人有知識確無法分辨是非)。波羅:梵語也,東土譯為彼岸也。蜜多:梵語也,東土譯為無極,且無極者至高至大。心:人之本源也,一切萬法盡在一心之內。經:徑也,是世人修行之路徑也。總言此經乃返本還原之路徑也。(我們常說這部是什麼經,意思是說這部經的意思、真理就是要教我們走的道理,所以經就是走的路,此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你要用智慧來修持走到對岸,要靠什麼呢?就是要靠我們的心,所以說:萬法由心作,仙佛常說:要成不成道就看你的心,要真心行道,要修成正果就指日可待了)

 

【本文】: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

【意】:自在菩薩人人皆有,只因六根諸境遮障,不能觀看。情慾萬緣所牽,不得自在。但這位聖者能夠觀察諸法實相(無形相)之理得大自在,不為境界所轉,又能救度迷苦眾生,具有「自覺覺他」「自利利他」的精神,所以叫做「觀自在菩薩」。「行深」:修習深妙般若功行到了極點,証到彼岸的時候。故曰: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

*一般觀自在菩薩都指觀世音菩薩,但此心經不能單指觀世音菩薩

 

【本文】: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
【意】:聖者觀自在菩薩用般若甚深勝慧(超然智慧),觀察到五蘊(色受想行識)(色: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些有形相的誘因,受:就是對環境而承受於心中的作用,想:就是意識應於五塵色聲香味觸所起的作用,行:就是造作諸惡的作用,識:就是對境與分辨事物的心性)都是緣生緣滅,當體即空,故曰照見五蘊皆空。五蘊為眾生造業受苦的總根源。然因一切苦難皆由迷惑顛倒妄想執著而來,妄想執著帶給我們無量無邊苦難,事實真相明白,妄想消除執著永斷,一切苦難就遠離了,此謂之度一切苦厄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】註解

【經題】:金剛。

【意】:惠能六祖:金在山中,山不知是寶,寶亦不知是山,何以故:為無性故(知覺),人則有性,取其寶用,得遇金師,鏨鑿山破取礦烹鍊遂成精金(鑽石),隨意使用得免貧苦。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風)身中佛性(靈魂)亦爾,身喻世界,人我喻山(你我之心),煩惱喻鑛,佛性喻金,智慧喻工匠,精進勇猛喻鏨鑿。身世界中有人我山,人我山中有煩惱礦,煩惱礦中有佛性寶,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,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,見煩惱礦,以覺悟火烹鍊,見自金剛佛性了然明淨,是故以金剛為喻,因為之名也

【經題】般若。

【意】:惠能六祖:般若是梵語,唐言智慧(惠能六祖是唐朝人,唐朝時說的,是指智慧),智者不起愚心,慧者有其方便(因人、時、地說法)、智是慧體、慧是智用,體者有慧,用智不愚,體者無慧,用愚無智(用傻頭腦則無智也)祇有愚痴未悟(未開悟),故修智慧以除

【經題】:波羅蜜。

【意】:惠能六祖:何名波羅蜜:唐言:到彼岸(到成道岸)到彼岸者離生滅相(不生不滅之法)祇缘世人性無堅固,於一切法上有生滅相。流浪諸趣(六道),未到真如之地(佛性、自性清淨心)並是此岸(苦海岸)要具大智慧於一切法圓滿,離生滅相即是到彼岸也

【經題】:經。

【意】:惠能六祖:何名是經,經者徑也,是成佛之道也,凡人欲臻(到)斯路(佛祖這條路)當內修般若行以脫生死。如或但能誦說則無經,實見實行自心則有經,故此經如來號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。

呂純陽祖師:金剛者寶石中最堅硬之物,堅固不為物壞,百鍊不損壞,故佛身亦稱金剛身,而菩薩之心亦稱金剛心,金剛經為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,故以金剛為名。(當初釋迦佛祖傳道四十六年完全沒記載,是以方便說法,例如在固定的地方說法,說完就結束,完全沒記載,這些經是釋迦佛祖涅槃證道後,他的徒弟蒐集後造作的,是沒有逗點,後來梁朝昭明太子他是學佛的,才將此經分為第一二三、、等三十二分,古代的文章是一篇長長的,像道德經也是一樣,五千字也沒有逗點,你若點對就對,若點錯解釋出來的意思就差很多。)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究竟無我分第十七

【本文】:爾時須菩提白佛言,世尊,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佛告須菩提,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,我應滅度一切眾生,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

滅渡:1:滅煩惱,度苦海。2:又言涅槃的意思。3:又指僧人死亡。(經文所提到的眾生,你要看是在何種的情形、時候所說的,並不是只有修行的人或會吃飯的人才說是眾生,很多經文所提的眾生就是我們心裡不該有的雜念,這就是眾生,所以有很多人開口閉口都說佛祖說:要渡眾生,是說要度你自己的眾生,並不是去度別人,你有何資格去度別人,是要先度你自己,要先消除你心中不該有的雜念,不像現代人自己不修,卻說要出去渡眾。)

【意】:在這個時候,須菩提來請示佛祖說:世尊師父啊!有個善男子、善女人來發出了正等正覺的菩提心(要修行的菩提心),請問師父要怎麼做才有辦法讓這個正等正覺的心(修行的菩提心)保持長久不會退去,又要如何才能制伏妄心,不會讓它再生出來。釋迦佛祖對須菩提這樣說:善男子、善女人,你若發出菩提心,就應當要生出像這樣的心,也就是我應當消滅這個妄念。度脫心中一切眾生(指先滅自己心中不好的慾望妄念,就是自己度自己的心),滅度心中一切眾生之後,就沒有一個心中眾生是我所滅渡的想法。

金剛經疏鈔:言滅渡一切眾生已(心中妄念的眾生)時中妄想(當時自己心中的妄想)貪瞋痴妒一切不善心(妄念)即是一切眾生,以無我心降伏,令邪念不生,即是滅度一切眾生已。已:盡也。

【本文】:何以故。須菩提,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則非菩薩(指修菩薩行的人)

【意】:依前句,無有一眾生實滅渡者,這是什麼原因呢?須菩提,因為一位修行菩薩道的人,要知道道是自己修,自己悟來成就的,假使你向外修,存有滅度眾生的心,這樣你就存這個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。ㄧ個修菩薩行的人,你若存有這四相,那就不是行菩薩道的人

【本文】:所以者何?須菩提,實無有法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

【意】:什麼理由呢?須菩提啊,你們天天想悟道,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,我告訴你:沒有一法,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,大徹大悟就是悟到沒有一個東西、沒有道可得,離了四相,就是這個道理,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(成道)。

惠能六祖示: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。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瑤池老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】註解

瑤池金母讚

【本文】:瑤池金母 普徧瀛東測妙機,勸眾存德學善儀,覺悟懺悔修正果,慧智貫徹登中池,金筆開科無私曲,章成耀珠燦鯉魚,全憑道心挽迷路,卷讚團圓樂福基,逍遙快樂位無極,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天尊。

【意】:瑤池金母之德化,普天之下,達到遙遠之地球上,老母望東土而看,了解一切。勸眾靈兒心存德性,學習禮儀。覺悟懺悔而來修成正果。修得智慧了悟而返瑤池。仙佛考試、考核修行眾生的功果,絕無私心。考試題目文章內涵光明圓融,裝成書札、書簡也。全憑無所住心來挽回迷痴的大道。考試圓融無缺,得到快樂幸福的基礎。並已得到成仙成聖的佛位

【本文】:慈音佛董雙成仙姑慈音佛降,彩雲縹緲出瑤池,隨駕崑崙任所之,鍊就菩提登妙果,養成舍利說禪詩

【意】:彩雲由高遠之瑤池出,隨駕崑崙(西王母所居之仙境)自由自在遊戲仙境,董雙成仙姑鍊就大覺,登上妙果佛位養成不生不滅之法,今說此修禪定之詩作為引證

【本文】:蓮臺座上花千朵,甘露瓶中柳一枝,自在觀音觀自在,婆心度盡眾生痴。

【意】:蓮臺座上開著千朵之花,甘露瓶中插著一枝柳枝,觀看凡塵人所受之苦,內心發出大慈憫之心,要來渡盡迷痴的眾生。

瑤池老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

【本文】:竊此三期,普度東林,收圓靈性,度盡坤乾。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道德經註解

第一章:觀玅章

【本文】: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
【意】:道可道:上字道指不生不滅之常道,下字道指猶「言」也。名可名:上字名指不生不滅之常名,則無名之名,下字名猶「稱謂」也。大道無形無象,凡是用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道都非真常之道,凡是用名稱形象所表示出來也隨著變換更改,所以有名字的稱呼都不是長久的。老君在清靜經曰:大道無形生育天地,大道無情運行日月,大道無名長養萬物,吾不知其名,強名曰道。

【本文】:無名,天地之始。有名,萬物之母。

【意】:太極未分,陰陽未判(分辨)本無極也,天地本無名,因形象而有名,天地尚在道之後,所以無名乃天地之始,大道既無名,又言有名者何也,有此道即有此理,有此理即有天地萬物以無而生有,以一而化萬皆從無極所發,此無極之名,為有名萬物之母,皆是自然之妙。所以天地從道而生,萬物自道而成,道為天地萬物之母,老子有云: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萬物,如母之生子傳孫,生生不已,故名有名萬物之母。(第四十二章:一無極、二太極、三天地人)。

【本文】:故常無,欲以觀其妙。

【意】:常無,欲以觀其妙:「無」指萬物之自性,則無形之道體也(本性),「欲」願也、「妙」妙用也,猶云:常自「無」中,欲觀其道之妙用也。

【本文】:常有,欲以觀其徼。

【意】:常有,欲以觀其徼者:「有」指萬物,則有形之色相也。「徼」歸終也,猶云:常自「有」中欲觀其萬物之歸終於自性也。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四十一章:聞道章

【本文】: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,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,下士聞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為道。

【意】:上等根善的人聽聞大道理,自然能啟發其善根,深信不疑,志與道合,努力精進,勤修佛道,努力實踐。中等善根的人,雖聞佛道,雖有信仰之心,但因見識不足,對道的認識不清,道心不堅,若有若無。下等善根的人,若似愚頑之人,見識淺薄,不知「道」是什麼?而且本性迷昧,聽聞佛道大笑嘲諷,認為無稽之談,大道原本就深奧玄妙,像這些下等根性之人,若不嘲諷大道,又怎麼能顯出道的偉大玄妙呢?。

【本文】: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,夷道若類,上德若谷。

【意】:所以有這樣建言:明道若昧:明白大道的人外表看不出有什麼特別,好似很愚昧的樣子。進道若退:精進修行之人不會刻意展現能力不走在人之前,好似不長進。夷道若類:心合於道之人,言不說玄說妙,不分富貴貧賤平和實在的。上德若谷:真正上德之人,心如太虛,量如空谷,能容能受,智慧是深不可測。

【本文】:大白若辱,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。

【意】:[偷:行事不為人知],[渝:應變],大白若辱:心境純潔的人像蓮花出汙泥而不染,做任何事不計較得失是非,就好似受辱之時一樣的安然。廣德若不足:有廣博德行之人常不自以為有德,還自認不足。建德若偷:建立廣大功德的人常不向人誇耀他的功德,行各種善行總是不為人知默默的行事。質真若渝:道明德深之人,具備了大道率真而樸實的性質,無有心機,却內智深厚能隨機應變,運智巧妙。

【本文】: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,道隱無名。

【意】:[隅:邊角]。大方無隅:真正的廣大是沒有邊角的,言一個得道者心量上是沒有缺失。大器晚成:偉大的事業是要有長時間努力的,言一個人大智大才非短時間所能培就的,亦是不斷的磨練累積了經驗才能成就。大音希聲:最真實圓滿的語言(金言)是非常少希貴的。大象無形:最真實圓滿的形象是看不到的,那是怎麼樣的形象才是最完美呢?就是心之象,隨心變化。道隱無名:大道既無聲亦無象,却隱藏於萬物之中,一切萬物也都含藏了大道之性,所以老子在清靜經云:大道無形生育天地,大道無情運行日月,大道無名長養萬物。

【本文】:夫唯道,善貸且成。

埔心鄉懿德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